文言文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,下面是中小学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,希望对孩子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。
中小学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(1—150)
序号 |
例词 |
词义 |
例句 |
出处 |
1 |
比 |
1.并列,靠近 2.比较,相比 3.及,等到 |
其两膝相比者,各隐卷底衣褶中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比至陈,车六七百乘,骑千余 |
核舟记 捕蛇者说 陈涉世家 |
2 |
鄙 |
1.边疆,边远的地方 2.目光短浅,浅陋无知 |
蜀之鄙有二僧 刿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 |
为学 曹刿论战 |
3 |
兵 |
1兵器,武器 2 军队 3兵士 |
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扶苏以数谏故,上使外将兵 行收兵 |
天时不如地利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|
4 |
病 |
1疾病,生病 2.疲劳,困苦不堪 3.弊端 4.辱 |
未果,寻病终 向吾不为斯役,则久已病矣 是己而非人,俗之同病 圣人非所与熙也,寡人反取病焉! |
桃花源记 捕蛇者说 问说 橘逾淮为枳 |
5 |
察 |
明察,识别,观察 |
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 虽欲强聒,终必不蒙见察 |
曹刿论战 答司马谏议书 |
6 |
彻 |
贯通,穿透 |
日光下彻,影布石上,佁然不动 |
小石潭记 |
7 |
乘 |
1坐、驾(车) 2.趁着,凭借,引申为“冒着” 3.量词 |
公与之乘 自京师乘风雪,历齐河、长清 比至陈,车六七百乘,骑千余 |
曹刿论战 登泰山记 陈涉世家 |
8 |
从 |
1.跟从,跟随 2.顺从,听从 |
战则请从 从先人还家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小惠未遍,民弗从也 乃诈称公子扶苏、项燕,从民欲也 |
曹刿论战 伤仲永 醉翁亭记 曹刿论战 陈涉世家 |
9 |
当 |
1.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 2.占着,把着 3.判罪 4.应当 5.对着,面对 6.相抵,当作 7.将要 |
陈康肃公尧咨善射,当世无双 皆次当行 咨臣以当世之事 当其南北分者 崖限当道者,世皆谓之天门云 失期当斩 吾闻二世少子也,不当立 当奖率三军 僻不当道者,皆不及往 募有能捕之者,当其租入 今当远离 |
卖油翁 陈涉世家 出师表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出师表 登泰山记 捕蛇者说 出师表 |
10 |
道 |
1路,途 2.道理 3.道义 4.说,谈论 |
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洌 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以咨诹善道,察纳雅言 将军身披坚执锐,伐无道,诛暴秦 不足为外人道也 |
小石潭记 问说 出师表 陈涉世家 桃花源记 |
11 |
得 |
1.得到,获得 2.表示情况允许,有“能够”、“可以”的意思 |
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卒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 览物之情,得无异乎? 虽鸡狗不得宁焉 |
捕蛇者说 陈涉世家 岳阳楼记 捕蛇者说 |
12 |
定 |
1安定,稳定 2平定 |
参差并作,喧繁满室,食顷始定 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当奖率三军,北定中原 |
口技 出师表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出师表 |
13 |
伐 |
1砍伐 2进攻,征伐 3.击,刺杀 |
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洌 十年春,齐师伐我 以至仁伐至不仁 扰龙伐蛟,登龟狩麟 |
小石潭记 曹刿论战 孔孟论学 黠鼠赋 |
14 |
犯 |
1侵害 2触犯 3冒着 |
并皆暴犯百姓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触风雨,犯寒暑,呼嘘毒疠 |
周处 出师表 捕蛇者说 |
15 |
方 |
1.方形 2.方圆,周围 3.区域,地方 4.方法,办法 5.才 6.正要,正在 |
石苍黑色,多平方,少圜 今齐地方千里,百二十城 北方有侮臣者,愿藉子杀之 多方以捕之,弗获 方得一车 方欲行 有鼠方啮 |
登泰山记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公输 象虎 狼 黠鼠赋 |
16 |
负 |
1.背,以背载物 2.辜负 |
至于负者歌于途,行者休于树 及既上,苍山负雪,明烛天南 师略授小技,此来为不负也 |
醉翁亭记 登泰山记 劳山道士 |
17 |
赋 |
1.赋税 2.征收,敛取 3.一种文体 |
更若役,复若赋,则何如? 岁赋其二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|
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岳阳楼记 |
18 |
更 |
1.交换,更换 2.更加 |
更若役,复若赋,则何如? 更相庆 |
捕蛇者说 周处 |
19 |
故 |
1.旧,与“新”相对,原来 2.原因,缘故 3.故意 4.所以,因此 |
骨已尽矣,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既克,公问其故 是故贵可以问贱 将尉醉,广故数言欲亡 故克之 |
狼 曹刿论战 问说 陈涉世家 曹刿论战 |
20 |
顾 |
1.回头看 2.看,四顾,环顾 3.探望,拜访 |
庄子持竿不顾 王顾左右而言他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|
庄子钓于濮水 王顾左右而言他 出师表 |
21 |
观 |
1.看,观赏 2.观察,考察 3.景物或景象 |
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|
爱莲说 伤仲永 捕蛇者说 岳阳楼记 |
22 |
归 |
1.返回,归来 2.归还 3.聚集,聚拢 4.归依 |
一屠晚归,担中肉尽,止有剩骨 往借,不与,归而形诸梦 而其归书也必速 云归而岩穴瞑 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? |
狼 黄生借书说 黄生借书说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|
23 |
好 |
喜欢,喜好 |
余幼好书,家贫难致 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|
黄生借书说 孔孟论学 黔之驴 |
24 |
号 |
1大叫,呼啸 2大声哭 3.号令,命令 4.称号,别号 |
阴风怒号,浊浪排空 号呼而转徙,饥渴而顿踣 号令召三老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故自号曰醉翁也 陈涉乃立为王,号为张楚 |
岳阳楼记 捕蛇者说 陈涉世家 醉翁亭记 陈涉世家 |
25 |
还 |
1返回 2交还,归还 |
明道中,从先人还家 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 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|
伤仲永 桃花源记 出师表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 |
26 |
会 |
1.会合,聚会;盟会,宴会 2.会面,会见 3.正好,恰巧 |
又以钜鹿之战、……垓下之会为最 迁客骚人,多会于此 无由会晤,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会天大雨,道不通,度已失期 |
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岳阳楼记 答司马谏议书 陈涉世家 |
27 |
惠 |
恩惠,(给人以)好处 |
小惠未遍,民弗从也 |
曹刿论战 |
28 |
及 |
1.赶得上 2.至,到 3.趁着,等到……时 4.如,比得上 5.以及 |
僻不当道者,皆不及往 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 及既上,苍山负雪,明烛天南 君美甚,徐公何能及君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|
登泰山记 桃花源记 登泰山记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表 登泰山记 |
29 |
极 |
1.尽头,极点;(天)边 2.到极点,(直达) |
极天云一线异色,须臾成五彩 然则北通巫峡,南极潇湘 |
登泰山记 岳阳楼记 |
30 |
计 |
1计算,计量 2.盘算,谋划 3.计谋,策略 |
通计一舟,为人五 则汉室之隆,可计日而待也 虎因喜,计之曰:“技止此而!” 号令召三老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卒见使于一鼠,堕此虫之计中 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 |
核舟记 出师表 黔之驴 陈涉世家 黠鼠赋 陈涉世家 |
31 |
济 |
1.有利,有益 2.古水名 |
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,最是不济事 其阴,济水东流 |
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登泰山记 |
32 |
加 |
增加(虚报,以少报多),虚报夸大 |
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 |
曹刿论战 |
33 |
假 |
1.借 2.假,与“真”相对 |
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乃悟前狼假寐,盖以诱敌 |
黄生借书说 狼 |
34 |
间 |
1中间,期间 2.间隔,间断 3.间或,偶尔,有时候 4.参与 5.秘密地,悄悄地 6.夹杂 |
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以为神,蔽林间窥之 遂与外人间隔 数月之后,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|
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 黔之驴 桃花源记 邹忌封齐王纳谏 曹刿论战 陈涉世家 口技 |
35 |
简 |
挑选,选择 |
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|
核舟记 出师表 |
36 |
见 |
1看见,看到 2往见,拜见,谒见 3.表示被动 4.通“现”,出现 5.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 样 |
于舅家见之,十二三矣 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 下见小潭,水尤清洌 曹刿请见 于是入朝见威王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 冀君实或见恕也 |
伤仲永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黠鼠赋 熟读精思 答司马谏议书 |
37 |
竭 |
1竭尽,尽力做某事 2枯竭,完 |
殚其地之出,竭其庐之入 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 |
捕蛇者说 曹刿论战 |
38 |
尽 |
1.完,没有了 2.全都 |
一屠晚归,担中肉尽,止有剩骨 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 以尽吾齿 尽信书 进尽忠言 |
狼 桃花源记 捕蛇者说 孔孟论学 出师表 |
39 |
进 |
1.上前,前进,上进 2.到朝廷,出来做官 3.进献,推荐 |
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! 是进亦忧,退亦忧 令初下,群臣进谏,门庭若市 |
孔孟论学 岳阳楼记 邹忌讽齐王纳谏 |
40 |
居 |
1停留 2处于(某个地方或某种地位) 3居住 |
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佛印居右,鲁直居左 居庙堂之高,则忧其民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|
小石潭记 登泰山记 核舟记 岳阳楼记 捕蛇者说 |
41 |
举 |
1.举起,抬起 2.推荐,推举 3.提出,举出 4.发动(起义),干(大事) |
举烛而索,中有死鼠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举先王之政 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 |
黠鼠赋 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 出师表 答司马谏议书 陈涉世家 |
42 |
具 |
1具备,具有 2详细 3.器械,器具,工具 4.通“俱”,都,全部 |
罔不因势象形,各具情态 故今具道所以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 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 具以情告 具答之 |
核舟记 答司马谏议书 桃花源记 伤仲永 周处 桃花源记 |
43 |
俱 |
1.一起 2.全,都 |
蛟或浮或没,行数十里,处与之俱 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 为一说,使与书俱 青树翠竹,四时俱备 百废俱兴 俱为一体 |
周处 孔孟论学 黄生借书说 答谢中书书 岳阳楼记 出师表 |
44 |
聚 |
聚集,征集 |
太医以王命聚之 |
捕蛇者说 |
45 |
遽 |
1.急速,快;匆忙,仓促 2.就,竟,遂 |
是方啮也,而遽死也 其父虽善游,其子岂遽善游哉 |
黠鼠赋 《吕氏春秋》两则 |
46 |
决 |
1.解决 2.决断,判定 3.一定 |
舍问,其奚决焉? 孔子不能决 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 |
问说 两小儿辩日 熟读精思 |
47 |
类 |
1.类推 2.类似,像 |
义不杀少而杀众,不可谓知类 今黄生贫类予,其借书亦类予 佛印决类弥勒 |
公输 黄生借书说 核舟记 |
48 |
临 |
1.靠近 (这里指来到) 2.面对,对着 3.正当,将要 |
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,醉翁亭也 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矣 临行,诸僧进曰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|
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天目 出师表 |
49 |
虑 |
1.考虑 2.思想,心思 3.担心,顾虑 |
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 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 必虑人逼取,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|
问说 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 黄生借书说 |
50 |
论 |
1.议论,评说 2.学说,观点,论断 3.判定,决定 |
曹刿论战 先帝在时,每与臣论此事 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|
曹刿论战 出师表 熟读精思 出师表 |
51 |
漫 |
1.满,弥漫 2.不可辨认,磨灭 3.随意 |
亭东自足下云皆漫 其远古刻尽漫失 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 |
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熟读精思 |
52 |
灭 |
1.熄灭 2.暗,看不见 |
火爁焱而不灭,水浩洋而不息 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 |
中国古代神话四则 小石潭记 |
53 |
明 |
1明亮,光明 2.透明 3.明白,清楚,清晰 4.明确,分明 5.知道,懂得,了解 6.严明 7.圣明 8.明净 |
斗折蛇形,明灭可见 晦明变化者,山间之朝暮也 及既上,苍山负雪,明烛天南 庭下如积水空明 所谓交相问难,审问而明辨之也 名实已明,而天下之理得矣 理明矣,而或不达于事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恐托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 至若春和景明 |
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登泰山记 记承天夜游 问说 答司马谏议书 问说 出师表 出师表 岳阳楼记 |
54 |
名 |
1.名字,名称 2.命名,称名 3.名声,名望 4.有名的,著名的 |
即书诗四句,并自为其名 盖儒者所争,尤在于名实 名之者谁? 且人患志之不立,何忧令名不彰邪 且壮士不死即已,死即举大名耳 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 |
伤仲永 答司马谏议书 醉翁亭记 周处 陈涉世家 陋室铭 |
55 |
命 |
1.命令,使命 2.教导,告诫 |
其始,太医以王命聚之 徒属皆曰:“敬受命。” 夫子何命焉为? |
捕蛇者说 陈涉世家 公输 |
56 |
谋 |
谋议,商量 |
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 陈胜、吴光乃谋曰 |
曹刿论战 陈涉世家 |
57 |
难 |
1.不容易,困难 2.反驳,质问,批驳 3.灾难,祸殃 |
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 余幼好书,家贫难致 所谓交相问难,审问而明辨之也 辟邪说,难壬人,不为拒谏 奉命于危难之间 |
曹刿论战 黄生借书说 问说 答司马谏议书 出师表 |
58 |
平 |
1.平坦 2.使……平 3.平常 4.公正,公平 |
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 石苍黑色,多平方,少圜 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 平生书不再读,迄无佳文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|
桃花源记 登泰山记 孔孟论学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出师表 |
59 |
戚 |
悲伤,忧伤 |
言之,貌若甚戚者 |
捕蛇者说 |
60 |
启 |
1.开,打开 2.陈述 |
启窗而观,雕栏相望焉 某启,昨日蒙教 |
核舟记 答司马谏议书 |
61 |
强 |
1有力,刚强,强悍 2.竭力,尽力;勉强,硬要 |
凶强侠气,为乡里所患 争而不得,不可谓强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学有未达,强以为知 虽欲强聒,终必不蒙见察 |
周处 公输 黄生借书说 问说 答司马谏议书 |
62 |
窃 |
旧时谦词,私下,私自 |
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|
答司马谏议书 |
63 |
请 |
1.希望,要求,请你做某事 2.请允许我做某事 |
请画地为蛇,先成者饮酒 为其来也,臣请缚一人,过王而行 请献千金 曹刿请见 |
中国古代寓言四则 橘逾淮为枳 公输 曹刿论战 |
64 |
穷 |
1.穷尽,完结 (走)完 2.尽头,终点 |
四时之景不同,而乐亦无穷也 复前行,欲穷其林 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|
醉翁亭记 桃花源记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|
65 |
求 |
1.寻找,寻求 2.要求,需求;希望谋求 3.追求,探求 4.谋求 |
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忽啼求之 不死而死,以形求脱也 客之美我者,欲有求于我也 不如己者,问焉以求一得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闻达于诸侯 |
《吕氏春秋》两则 伤仲永 黠鼠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问说 岳阳楼记 出师表 |
66 |
取 |
1.拿 2.索取 3.获得(招致) 4.选取,采用 5.获得,开出 |
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必虑人逼取,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圣人非所与熙也,寡人反取病焉 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冽 吾于《武成》,取二三策而已矣 |
卖油翁 黄生借书说 橘逾淮为枳 小石潭记 孔孟论学 |
67 |
去 |
1离开 2.距,距离 3.失去,损失 4.除掉,去掉 |
睨之,久而不去 嘻!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,辞去 西蜀之去南海 今日存明日去,吾不得而见之矣 去死肌,杀三虫 |
卖油翁 黠鼠赋 小石潭记 桃花源记 为学 黄生借书说 捕蛇者说 |
68 |
全 |
1完整,整个 2保全 |
全石以为底 苟全性命于乱世 |
小石潭记 出师表 |
69 |
任 |
1.责任,职责 2.任用,委任 3.(不)胜,承受 4.重任,任务 |
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其用,除其妖 无由会晤,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受任于败军之际 |
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答司马谏议书 出师表 |
70 |
入 |
1进入,与“出”相对 (深入) (注入) (进入朝廷,国内) 2.收入,收纳 3.交纳 |
便舍船,从口入 微言精义,愈探愈出,愈研愈入 自钱孔入 入则无法家拂士 殚其地之处,竭其庐之入 募有能捕之者,当其租入 |
桃花源记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卖油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|
71 |
善 |
1.好,好的,善良的 2.善于,擅长 3.应答之词,表同意 |
同俗自媚于众而善 以咨诹善道 齐人固善盗乎?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,当世无双 弈秋,通国之善弈者也 王曰:“善。” |
答司马谏议书 出师表 橘逾淮为枳 卖油翁 孔孟论学 邹忌讽齐王纳谏 |
72 |
少 |
1.不多,数量少 2.缺少 3.削弱,减少 4.年幼,年轻 |
少杂树,多松,生石罅,皆平顶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然则问可少耶? 道少半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|
登泰山记 记承天夜游 问说 登泰山记 黄生借书说 |
73 |
舍 |
1.客舍,房舍 2.放弃 |
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 舍问,其奚决焉? 便舍船,从口入 |
桃花源记 问说 桃花源记 |
74 |
涉 |
1.经历 2.趟水过河,渡,渡过 |
涉寒暑不溃 楚人有涉江者 |
卖柑者言 《吕氏春秋》两则 |
75 |
生 |
1.草木生长 2.出生,诞生 3.活着,生存 4.生活,生计 5.使……活 6.生命 7.生存的期间,生平 8.对读书人的称呼 9.产生,发生 |
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少杂树,多松,生石罅,皆平顶 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 虽生知安行之圣,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? 未有能生者也 而相邻之生日蹙 君将哀而生之乎? 吾闻有生,莫智于人 平生书不再读,迄无佳文 隶而从者,崔氏二小生 黄生允修借书 以为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谏 |
橘逾淮为枳 孔孟论学 登泰山记 伤仲永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庄子钓于濮水 孔孟论学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黠鼠赋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小石潭记 黄生借书说 答司马谏议书 |
76 |
胜 |
1.能承担,能承受 2.胜利 3.胜过,超过 4.优美的 5.尽 |
驴不胜怒,蹄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射者中,弈者胜,觥筹交错 弗胜,守丞死,乃入据陈 头茶之香者,远胜龙井 予观夫巴陵胜状,在洞庭一湖 臣不胜受恩感激 |
黔之驴 邹忌封齐王纳谏 醉翁亭记 陈涉世家 天目 岳阳楼记 出师表 |
77 |
师 |
1.军队 2.老师,师父 |
十年春,奇师伐我 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 |
曹刿论战 《论语》八则 |
78 |
施 |
1实施,实行 2设置 |
悉以咨之,然后施行 施八丈屏障 |
出师表 口技 |
79 |
实 |
1.果实,种子 2.实际,事实 3.诚实 |
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 盖儒者所争,尤在于名实 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 |
橘逾淮为枳 答司马谏议书 出师表 |
80 |
食 |
1吃 2吃的东西,粮食 3(si)同“饲”,供养,饲养 |
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 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 吾赖是以食吾躯 谨食之,时而献焉 |
曹刿论战 捕蛇者说 曹刿论战 桃花源记 卖柑者言 捕蛇者说 |
81 |
使 |
1.命令,派遣,支使 2.致使,让 3.出使 4.役使 |
使童子烛之,有橐中空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扶苏以数谏故,上使外将兵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不使学 不宜偏私,使内外异法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为一说,使与书俱 晏子将使楚 卒见使于一鼠 |
黠鼠赋 庄子钓于濮水 陈涉世家 橘逾淮为枳 伤仲永 出师表 孔孟论学 黄生借书说 橘逾淮为枳 黠鼠赋 |
82 |
释 |
放下 |
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|
卖油翁 |
83 |
恃 |
依靠,依赖;凭借,倚仗 |
富者曰:“子何恃而往?” |
为学 |
84 |
属 |
1.同“嘱”,嘱托 2.隶属,归属;部属 3.类,类属,一类 4.类似 |
属予作文以记之 召令徒属曰 忠之属也 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、黄不属 |
岳阳楼记 陈涉世家 曹刿论战 桃花源记 核舟记 |
85 |
说 |
1陈述,解说 2.言论,主张,学说 3古代的一种文体 4.劝说,说服 5.同“悦”,喜欢,高兴 |
请说之 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 辟邪说,难壬人,不为拒谏 为一说,使与书俱 故为之说 或说处杀虎斩蛟 公输盘不说 |
公输 桃花源记 答司马谏议书 黄生借书说 捕蛇者说 周处 公输 |
86 |
素 |
1.白的,白色的 2.朴素,不加装饰的 3.向来,一向 |
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 吴广素爱人,士卒多为用者 |
黄生借书说 陋室铭 陈涉世家 |
87 |
汤 |
1.热水,开水 2.(shang)水大的样子 |
日初出沧沧凉凉,及日中如探汤 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 |
两小儿辩日 岳阳楼记 |
88 |
痛 |
痛心,悲痛 |
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 |
出师表 |
89 |
亡 |
1.逃亡 2.灭亡,死亡 3.通“无” |
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|
陈涉世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师表 愚公移山 |
90 |
为 |
1.做,制作,作为,(画) (写)(雕刻)(建造) 2.任,担任,充当 3.变为,成为 4.作为,当作,认为 5.是 6.替 7.表被动 8.刻有 |
行拂乱其所为 为坛而盟 能以径寸之木,为宫室、器皿、人物 为一说,使于书俱 若为佣耕,何富贵也?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生于淮北则为枳 为坻,为屿,为嵁,为岩 此龟者,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?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其诗以养父母、收族为意 全石以为底 学有未达,强以为知 橘生淮南则为橘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向为何声,岂其鬼耶? 为天下理财 若业为吾所有 为乡人所患 为人五 |
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陈涉世家 核舟记 黄生借书说 陈涉世家 出师表 橘逾淮为枳 小石潭记 庄子钓于濮水 捕蛇者说 伤仲永 小石潭记 问说 橘逾淮为枳 核舟记 黠鼠赋 答司马谏议书 黄生借书说 周处 核舟记 |
91 |
务 |
致力,从事 |
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 |
螳螂捕蝉 |
92 |
徙 |
迁移 |
非死则徙尔 |
捕蛇者说 |
93 |
狭 |
窄,不宽阔 |
初极狭,才通人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|
桃花源记 核舟记 |
94 |
鲜 |
1.鲜艳,鲜明 2.少 |
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 菊之花,陶后鲜有闻 |
桃花源记 爱莲说 |
95 |
向 |
1.对着 2.从前,往昔 3.刚才 |
狼不敢前,眈眈相向 向吾不为斯役,则久已病矣 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 向为何声,岂其鬼耶? |
狼 捕蛇者说 桃花源记 黠鼠赋 |
96 |
效 |
1.模仿,效法 2.效果,见效,有成效 3任务,重任 |
王效其所为 而试其方,亦不甚效 原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|
劳山道士 口技 出师表 |
97 |
信 |
1言语真实,诚实 2.信用,守信用 3.确实,实在,的确 4.相信,信任 |
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 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 今以蒋氏观之,犹信 忌不自信,而复问其妾曰 尽信《书》,则不如无《书》 愿陛下亲之信之 |
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捕蛇者说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孔孟论学 出师表 |
98 |
行 |
1.行走 2.做,实行,从事 3.运行,运动 4.(军队)行列 5.行军 3.品德,品行 |
行十日十夜,而至于郢 山行六七里 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 行拂乱其所为 悉以咨之,然后施行 问与学,相辅而行者也 必能使行阵和睦 陈胜、吴广皆次当行 行收兵 将军向宠,性行淑均 |
公输 醉翁亭记 记承天夜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师表 问说 出师表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出师表 |
99 |
形 |
1身体 (行迹,踪影) 2形状,样子 3表现(出来),表露 |
无案牍之劳形 邹忌脩八尺有余,而形貌昳丽 日星隐曜,山岳潜形 罔不因势象形 不死而死,以形求脱也 不与,归而形诸梦 |
陋室铭 邹忌讽齐王纳谏 岳阳楼记 核舟记 黠鼠赋 黄生借书说 |
100 |
兴 |
1起,兴起,建立 2.兴盛 3.振兴,发扬 |
左刻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 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废俱兴 大楚兴,陈胜王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 兴德之言 |
核舟记 岳阳楼记 陈涉世家 出师表 出师表 出师表 |
101 |
修 |
1.整治,修理,修建,修改 2.研究,学习,提高修养 3.长 |
乃重修岳阳楼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,终无所成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|
岳阳楼记 答司马谏议书 周处 核舟记 |
102 |
徐 |
缓慢,缓缓 |
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 |
核舟记 |
103 |
许 |
1.表约数,上下,光景 2.应允,答应 |
高可二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遂许先帝以驱驰 |
核舟记 小石潭记 出师表 |
104 |
寻 |
1.寻找,寻求 2.不久 |
乃入吴寻二陆 遂至承天寺,寻张怀民 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 未果,寻病终 |
周处 记承天寺夜游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|
105 |
业 |
1.事业,功业 2.职业 3.从事,做 4.已经 |
果能建伊、皋之业耶? 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 吾业是有年矣 若业为吾所有 |
卖柑者言 桃花源记 卖柑者言 黄生借书说 |
106 |
遗 |
1.留下的,遗留的 2.遗失,遗漏 2(wei)留给 |
以光先帝遗德 至于今日,十年一理,犹不遗忘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|
出师表 勉学 出师表 |
107 |
贻 |
赠送,给予 |
尝贻余核舟一 |
核舟记 |
108 |
夷 |
平坦 |
其船背稍夷 |
核舟记 |
109 |
异 |
1.不同的 2.奇特,与众不同的 3.感到……奇怪,惊奇 4.其他的,别的 |
水土异也 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 览物之情,得无异乎?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 永州之野产异蛇 父异焉,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异之 曰:“姑俟异日观”云尔 |
橘逾淮为枳 出师表 岳阳楼记 答司马谏议书 黔之驴 捕蛇者说 伤仲永 桃花源记 黄生借书说 |
110 |
易 |
1.容易 2.交换,更换 |
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寒暑易节,始一反焉 |
孔孟论学 愚公移山 |
111 |
诣 |
往,到……去(见), (至,来到) |
酒酣,吏二缚一人诣王 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 |
橘逾淮为枳 桃花源记 |
112 |
益 |
1.增加 2.益处,好处 3.更加 4.渐渐的 |
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 至于斟酌损益,进尽忠言 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 必能裨补阙漏,有所广益 香远益清 益狎 益习其声 |
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师表 《论语》八则 出师表 爱莲说 黔之驴 黔之驴 |
113 |
阴 |
1.山之北,水之南 2.阴天 3.阴影,树阴 |
其阴,济水东流 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 野芳发而幽香,佳木秀而繁阴 |
登泰山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|
114 |
引 |
1.牵,拉 2.取过来 3.引用,称引 |
友人惭,下车引之 一人蛇先成,引酒且饮之 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 |
陈太丘与友期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 出师表 |
115 |
盈 |
1满,充满 2增长 |
而记其长,曾不盈寸 彼竭我盈,故克之 |
核舟记 曹刿论战 |
116 |
余 |
1我,我的 2剩下,多余的 3.整数后表不定余数 4.以外,其他的 |
余幼好书,家贫难致 余将告于莅事者 余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荆国有余于地,而不足于民 车六七百乘,骑千余,卒数万人 其级七千有余 其余,则熙熙而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 |
黄生借书说 捕蛇者说 登泰山记 周处 公输 陈涉世家 登泰山记 捕蛇者说 桃花源记 |
117 |
狱 |
诉讼,案件 |
小大之狱 |
曹刿论战 |
118 |
御 |
1.阻止 2.抵挡 |
盗起而不知御 以啮人,无御之者 |
卖柑者言 捕蛇者说 |
119 |
缘 |
沿着 |
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 |
桃花源记 |
120 |
远 |
1.遥远,空间距离大 (向远方) 2.久远,指时间漫长 3.深奥,深远 4.疏远 |
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俶尔远逝,往来翕忽 衔远山,吞长江 香远益清 其远古刻尽漫失 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 亲贤臣,远小人 |
爱莲说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爱莲说 登泰山记 曹刿论战 出师表 |
121 |
云 |
1说 2.句中,句末语气词 3.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、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 4.像云一样高的 5.如此,这样 |
孔子云:“何陋之有。”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,终无所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盖大苏泛赤壁云 崖限当道者,世皆谓之天门云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,云归而岩穴暝 亭东自足下云皆漫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曰:“姑俟异日观”云尔 |
陋室铭 周处 桃花源记 核舟记 登泰山记 醉翁亭记 登泰山记 公输 黄生借书说 |
122 |
责 |
责备,责罚 |
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则责攸之、祎、允之慢 |
答司马谏议书 出师表 |
123 |
章 |
1.印章 2.花纹,图案 |
又用篆章一 黑质而白章 |
核舟记 捕蛇者说 |
124 |
知 |
1.知道,懂得 2.了解 3.通“智”,聪明智慧 4.领教 |
然后知生于忧患,而死于安乐也 知而不争 汝亦知射乎 五十而知天命 知幸与不幸,则其读书也必专 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 两小儿笑曰:“孰为汝多知乎!” 是知也 则非某之所敢知 |
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公输 卖油翁 孔孟论学 黄生借书说 《论语》八则 两小儿辩日 《论语》八则 答司马谏议书 |
125 |
止 |
1.停止 2.禁止,阻止,使停止 3.只,只是,仅仅 |
一狼得骨止,一狼仍从 既止复作 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 拊床而止之 一屠晚归,担中肉尽,止有剩骨 技止此耳 |
狼 黠鼠赋 孔孟论学 黠鼠赋 狼 黔之驴 |
126 |
致 |
1.招引 2.取得,得到 3.招致,导致 4.集中于某方面 |
故不啮而啮,以声致人 余幼好书,家贫难致 非学无以致疑,非问无以广识 以致天下怨谤也 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 |
黠鼠赋 黄生借书说 问说 答司马谏议书 孔孟论学 |
127 |
质 |
质地,底子 |
黑质而白章 |
捕蛇者说 |
128 |
众 |
1.多,众多 2.众人,众人的 3.一般的,普通的 |
义不杀少而杀众,不可谓知类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!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、项燕 泯然众人矣! |
公输 答司马谏议书 爱莲说 答司马谏议书 出师表 陈涉世家 伤仲永 |
129 |
专 |
1.独有,独占,独自专有 2.专一,专门 |
衣食所安,弗敢专业,必以分人 有蒋氏者,专其利三世矣 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 理无专在,而学无止境也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|
曹刿论战 捕蛇者说 孔孟论学 问说 黄生借书说 |
130 |
周 |
周遍,遍及 |
天不兼覆,地不周载 |
中国古代神话四则 |
131 |
走 |
1.跑,奔跑,逃跑 2.奔向,趋向 |
覆而出之,堕地乃走 永之人争奔走焉 |
黠鼠赋 捕蛇者说 |
132 |
足 |
1脚;动物、器物的脚 2足够,充足;满足 3值得,配 |
细若蚊足,钩画了了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荆国有余于地,而不足于民 不足为外人道也 |
核舟记 登泰山记 公输 桃花源记 |
133 |
卒 |
1.步兵,士兵 2.最后,终于 |
车六七百乘,骑千余,卒数万人 卒皆夜惊恐 卒见使于一鼠,堕此虫之计中 |
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黠鼠赋 |
134 |
作 |
1.起来,兴起,振作,奋发 2.发出,表现出 3.创作,制作;建造 4.劳作,劳动 5.通“做” 6.像,如 |
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 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 拊床而止之,既止复作 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亭者谁? 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 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马作的卢飞快 |
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 黠鼠赋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出师表 破阵子 |
135 |
坐 |
1.坐(两膝着席,臀部压在脚跟上) 2.触犯,犯……罪 |
少时,一狼径去,其一犬坐于前 起坐而喧哗者,众宾欢也 王曰:“何坐?”曰:“坐盗。” |
狼 醉翁亭记 橘逾淮为枳 |
136 |
布衣 |
平民百姓 |
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 |
出师表 |
137 |
菲薄 |
轻视,小看 |
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 |
出师表 |
138 |
间隔 |
断绝往来 |
遂与外人间隔 |
桃花源记 |
139 |
交通 |
彼此交错相通 |
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 |
桃花源记 |
140 |
节目 |
节骨眼儿,关键之处 |
如攻坚木,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 |
熟读精思 |
141 |
绝境 |
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|
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|
桃花源记 |
142 |
其实 |
其,它的。实,果实 |
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 |
橘逾淮为枳 |
143 |
阡陌 |
田间小路 |
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 |
桃花源记 |
144 |
亲戚 |
亲属。亲,指族内;戚,指族外 |
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 |
天时不如地利 |
145 |
驱驰 |
奔走效劳 |
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 |
出师表 |
146 |
问津 |
问路,探访,访求 |
后遂无问津者 |
桃花源记 |
147 |
无论 |
不要说,更不必说 |
其他祖父积、子孙弃者无论焉 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 |
黄生借书说 桃花源记 |
148 |
牺牲 |
指猪、牛、羊等祭品 |
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 |
曹刿论战 |
149 |
鸿儒 |
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|
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 |
陋室铭 |
150 |
白丁 |
原指平民百姓,此指没有学问的人 |
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 |
陋室铭 |
评论